佛山日报全媒体讯 记者唐格桢通讯员陈奕彤报道:18岁的容桂花季少女何芷晴,生命因突患精囊炎而终结,却以捐献眼角膜的方式成为“光明使者”,生命得到延续。记者今日了解到,芷晴家属的无私大爱,已帮助三名眼角膜疾病患者重见光明。
18岁的“光明使者”。通讯员陈奕彤供图摄
花季少女突患精囊炎
“提起她,我忍不住会哭。”昨日,在提起芷晴的患病和捐献过程,66岁的甜姨还是无法平静心情。去年7月底,在容山中学就读高三的芷晴向奶奶提起了手痛的事。在医院药房岗位工作退休的甜姨,起初以为孙女是神经性疼痛,买了药膏给她擦上。
一个月后,在校住宿的芷晴回到家里告诉奶奶,手的疼痛没有得到缓解。随后,家人带着芷晴辗转去了容桂、大良、广州多家医院检查。去年12月,中山一院确诊为“右肩部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这个消息震惊了芷晴的家人。
起初,家人并不忍心将这个消息告诉芷晴,只是不断给她打气鼓励。在芷晴化疗期间,副作用带来的掉发和呕血等反应,让家人看得十分心痛。之后,甜姨一家决定将芷晴带回顺德,用中药方式进行保守治疗。
今年6月30日,芷晴又回到南方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住院治疗。虽然她每天积极配合化疗,体重却越来越轻,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右上肢肿胀破溃感染,还伴有重度贫血。家人和医生意识到,芷晴的情况并不乐观。
用你的眼睛看世界
今年8月,芷晴最后还是离开了。主管医生普外科梁盛枝说,有一天芷晴爸爸找到他问器官捐献的事情,表示希望将遗体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梁医生立即和佛山市眼角膜捐献工作站了解联系,了解相关手续和要求。
“心疼肯定是心疼的,做父母的谁不心疼。希望救多两个也好,三个也好,尽量救多几个人,也可以把她的一点东西留在世上,看看这个世界。”杜先生表示,起初家人希望能捐献眼角膜以外的其他器官,但由于芷晴是恶性肿瘤,身体其他器官无法帮助其他人。
8月21日,十余位医护人员和家属在病房内进行了简单而郑重的默哀仪式。“很感谢杜芷晴姑娘做出的伟大举动,也感谢家属对医疗事业的支持,请大家致哀致敬。”当日,广东省红十字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的段虎成博士和邓婉莹护士赶往顺德,给芷晴进行了角膜摘除手术。
18岁的“光明使者”。通讯员陈奕彤供图摄
手术结束后,芷晴家人依依不舍地围着邓护士,详细询问了关于角膜的后续使用情况。记者了解到,目前芷晴捐赠的角膜已帮助到三个眼角膜疾病患者重见光明。
相关新闻:全市共有百余位志愿捐献者
佛山日报讯 记者唐格桢报道:今日,记者从广东省红十字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了解到,自工作站成立以来,全市共有100多位志愿捐献者,至今已完成58例眼角膜移植手术。
2015年5月7日,广东省红十字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式启动。该医院的眼科博士段虎成是佛山眼角膜捐献工作站的负责人,主要负责捐献者的角膜摘除工作。
段博士保守估计,如今佛山市角膜病患者人数超过十万人,不少佛山角膜病患者还是需要去广州就医。“现在的角膜捐献数量不算多,省着来用,每年大概能完成5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然而今年排队等待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就有四五十例。”
协调员邓婉莹对记者表示,在58例眼角膜移植手术中,捐献者年龄最小的是11个月大的孩子,最大的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作为角膜移植的受益人,因为程序上的原因,他们很难面对面地对家属表示感谢,这一部分感谢大部分是通过我们医生来传达。其实每个家属能做到这个决定,都是不容易的。”对于捐献者和家属,段虎成和邓婉莹心里都有一份敬重。
就诊地址: